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2016年高级经济师考试基础考点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

※发布时间:2018-12-8 14:13: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摘要】2016年高级经济师考试基础考点汇总。相信考友们都在积极备考。环球网校经济考试频道小编想大家之所想,近期会为大家陆续更新:经济师考试的一些考点,本文是网校分享的2016年高级经济师考试基础考点

  【摘要】2016年高级经济师考试基础考点汇总。相信考友们都在积极备考。环球网校经济考试频道小编想大家之所想,近期会为大家陆续更新:经济师考试的一些考点,本文是网校分享的“2016年高级经济师考试基础考点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并预祝各位考友在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更多复习资料请关注环球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

  1)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非市场出清和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与预期。由于强调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因而新凯恩斯主义也以经济当事人的最优化和预期作为前提条件。至于非市场出清,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关于经济当事人和最优化和预期来源于对微观经济单位的基本假定。在这里,新凯主义也把它作为基本假定。

  2)新凯主义对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在最大化和预期假设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些解释包括: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菜单成本论认为,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厂商调整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编印更改价目表等所费的成本。另外,菜单成本也包括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因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推背图全文地变动价格,所以价格水平有黏性。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以预期为假设前提,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交错调整导致价格和工资具有惯性。因而,即使存在预期,政策仍有积极作用。不完全竞争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利用垄断力定价时,价格通常不会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导致产量随着总需求而变动。另一方面,总需求变动具有外部影响,可以通过宏观经济中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导致经济波动。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不存在自发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机制,因而需要通过干预才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市场协调失灵论是新凯恩斯主义为解释非市场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市场协调失灵论从市场机制不能协调众多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来说明市场失灵。他们认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经济中,尽管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的,他们之间的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而,每个经济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个经济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协调失灵,使市场机制不能确保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均衡状态,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改变协调失灵的状况,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劳动市场论多侧面地探讨了工资黏性和失业的原因。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隐含合同、局内人的压力效率工资等都是工资黏性的原因。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存在着非正式的协议;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差别使得厂商面临着来自于厂商内部在职工人的压力;效率工资则说明,劳动的效率并不总是,它与厂商的工资呈正方向变动。为了保持效率,工资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标准制定的。所有这些,使得实际工资出现黏性。信贷配给论认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上,利率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供给不完全了解风险程度,因而可能存在信贷配给。货币政策能成功地纠正信贷市场失灵,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增进社会福利。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由于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又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

  1)货币经济周期学派解释是把经济波动归因于货币因素的冲击及人们预期的误差。在劳动市场上,无论是厂商还是劳动者都会根据价格总水平和名义货币工资计算出劳动的实际工资,并以此作用决策的依据。有鉴于此,对应于任意的价格,货币工资自发波动都会使得实际工资处于劳动市场出清的状态,因而均衡就业量不随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由此得到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上的垂直直线。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劳动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决策时所使用的价格总水平不一定相同。这是因为,通常厂商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随时调整劳动量(至少是当价格提高时),而劳动供给者则根据预期价格总水平决定提供劳动的数量。对应于既定的货币工资,如果工人的预期价格保持不变,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意味着厂商面临的实际工资下降,从而厂商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均衡就业量从而均衡产出量增加。这表明,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不过,这一条总供给曲线是以工人的预期价格不变为条件的,对应于不同的预期,总供给曲线也不同。故这里的总供给曲线被称为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这一模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二是它的传动机制。关于波动的原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对产量和其他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货币因素是总需求变动的初始表现从而也就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货币供给的冲击引起经济波动。上述理论应用于的政策效果分析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当事人的价格预期是的,如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是规则的,能被预期到,那么总供给曲线就随总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变动,从而抵消总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因此,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只影响价格水平而不影响实际产出。据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得出了规则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所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进行宏观干预。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理论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是实际因素而不是货币因素。导致实际产量发生变动的因素有,生产技术的革新、新产品开发、气候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变动等。实际冲击对供给产生影响:不利的冲击使得供给减少,有利的冲击使得供给增加。根据上述理论,新古典的宏观经济学反对的货币政策,主张借鉴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不仅如此,他们也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尽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系统的财政政策会产生实际影响,比如对购买水平和时机所作出反应,但认为支持财政政策的债券通常会导致李嘉图等价,即筹措资金的方式是等价的,结果是增加购买与税收同时发生。因此,他们否定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至少是否定其效果。另一方面,在经济周期理论的指导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不仅政策效果有限,而且政策有可能引发经济的波动。故认为应该放弃干预的主导思想。

  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刚刚发展起来。 80年代,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付诸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其他流派有所不同,供给学派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包括:(1)恢复萨伊定律,主张“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供给学派首先否定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基础上;同时认为,在经济正常条件下,凯恩需求管理的政策是造成“滞胀”的根源,主张促进经济增长的着眼点应该放在生产方面。(2)降低税率,刺激供给。供给学派认为,高额的边际税率不仅会降低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阻碍投资,而且使得税收量减少,减税反而会增加税收。因此,供给学派主张减税。(3)降低开支;供给学派一方面主张减少税收,同时主张缩减开支,刺激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并控制的支出。(4)放松干预,加强市场调节。供给学派认为,刺激供给最本质的方式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该学派反对对生产过程的直接干预。(5)主张性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降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稳定经济。因此,该学派主张实行性货币政策。

  供给学派尽管在的影响已经衰落,但他们强调供给的方面却是值得注意的。在我国 市场经济正在发育过程中,供给缺乏效率是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关键。因此,从制度上重新塑造微观主体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此外,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注意。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的收入,相反应从市场机制效率的方面入手,部分税制。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