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揭阳市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揭阳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5-31 4:33:4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从起步到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转变,成为经济发展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演艺业、出版发行业、音像复制业、歌舞娱乐业、电视业、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和会展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为支柱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为新时期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务院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加以推动;省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市委、市出台了《揭阳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和《揭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和政策氛围。

  然而必须认识到,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我市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规模化、集约化亟待大力提高,大型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缺乏,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能力不强等。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也与“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核心任务和建设“重化工业、商贸流通之都、人文日新古邑、岭南特色水城、粤东上善新区”的目标有一定差距。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市五次党代会,紧紧围绕“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核心任务,积极实施“文化推动战略”,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着力打造粤东文化产业发展集聚高地,争当粤东文化产业发展排头兵,为我市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产业总量扩大。2012-2015年,文化产业平均增长30%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新型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占主导地位。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市文化产业总值的50%以上;力争到2020年,创意产业的总值占全市文化产业总值90%左右。文化产业在全市产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产业主体发展壮大。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打造一批文化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我市成为粤东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制,广泛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大幅度提升文化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我市成为粤东的文化产业创新中心和应用研究高地。

  市场体系日益完善。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文化消费市场体系,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拓展海外文化市场,使我市成为粤东文化“走出去”的排头兵。

  做大做强以内容和创意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实施内容精品战略,健全文化创意和创作生产、经营机制,建设文艺创作生产,每年推出一批具有揭阳特色,在省内外影响力强、市场叫得响的新闻出版、影视、创意设计、演艺等精品佳作。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内容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培育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多影视、高清互动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建立数字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体系,在全市设立9个“城市数字电影广场”,推进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传统与新兴融合发展,推动出版业向多、网络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印刷,支持新一代大容量高清光盘的研发应用。

  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推进重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构建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推动文化领域技术研究实现产业化。

  根据揭阳区域发展实际,实施差异化发展的总体策略,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各县(市、区)板块联动,以创意设计、印刷复制、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会展业为重点,以一批文化产业示范、示范单位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榕城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高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产业,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富盈文化生态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揭阳学宫为中心,打造儒、释、道民俗风情旅游城;充分发挥“青狮”“木雕”文化产业示范作用,带动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生产规模化、产业化集聚发展,塑造市区文化中心形象,确立全市文化产业中心地位。普宁市重点依托已形成的文化制造业优势,以广东省柏堡龙有限公司、普宁市盘龙湾温泉度假村等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积极探索培育文化艺术、服装设计、信息软件、创意设计、时尚消费等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和大力开发丰富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建设潮汕文化产业园、德安里民居群、普宁虎头埔古窑群遗址公园、举办“普宁英歌文化节”等重点项目带动一批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揭东区要充分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围绕埔田万竹园、玉湖坪上观光茶园,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圈。揭西县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依托京明温泉度假村、大北山森林公园、三山国王祖庙、东征旧址等文化资源,打造“绿色、古色、红色”三大主题的揭西文化生态旅游独特品牌。惠来县要重点借助中委合资广东石化炼油项目、电力、核电等重化工业优势,结合惠来县自身地理条件和本土海洋文化背景,以规划建设海洋文化产业园、石油文化产业园、荔枝酒文化产业、禅文化生态旅游区、金贤潮汕国际文化新城、珠影影视新城、木雕工艺产业创意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重点园区,打造“海港经济”粤东地区的文化产业品牌。蓝城区要重点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阳美玉雕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优势,以翡翠玉雕等工艺美术业和玉雕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等优势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办好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力争把阳美玉雕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成国际知名玉文化产业中心。空港经济区要利用揭阳潮汕机场所在地的优势,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粤东服务中心园、南方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潮汕民俗文化村、潮汕文化交流中心、和潮汕名人村等配套建设,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地。普侨区要重点打造揭阳市华侨文化产业创意园,建设印象潮汕体验区、禅文化发展区、农垦热带庄园区、创智产业园区、养生文化休闲区、碧水云天度假区。大南山侨区要重点打造“粤东文化华侨城”,加快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的配套建设,打造龙江河游玩项目,建设水上主题公园和游乐园,形成以独特的华侨文化为内核、以清新自然的生态为依托,集休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培育和做强文化市场主体。大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鼓励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一大批具有揭阳特色、在国内及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健全文化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文化投融资平台,促进文化与资本市场对接。发展版权代理、知识产权评估、演艺经纪、信息服务、融资、工艺美术品拍卖等文化中介行业,推动文化中介机构向规范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规范发展文化行业组织,完善自律、协调、监督、服务职能,发挥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在行业规划、平台建设、信息交流、协调等方面的作用。

  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引导和培育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比例。完善补贴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机制,开展“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试点,探索对人民群众看电影、看戏、看电视和购买书籍与音像电子产品等基本文化消费进行补贴。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各类农村文化消费。

  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影视演艺、文化旅游、文化遗产开发、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十大文化产业。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广告创意与设计、品牌策划与营销等行业。加大对创意设计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和打造具有国家级影响的创意设计专业展会和专业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意设计品牌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设计大师。积极支持“揭阳设计”,推动组建“设计联盟”,以市区为核心,辐射带动普宁市、惠来县和揭西县各地,打造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促进创意设计各领域的交融与整合,加快发展绿色创意设计产业,提升揭阳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着力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产业化。鼓励企业提供行业性、专业化的创意设计服务。鼓励企业将可外包的设计业务发包给专业设计企业或设计机构,扩大设计服务市场。建立健全创意设计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扶持新生设计力量,调动设计师和设计企业的积极性。加强揭阳城市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化,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和文化品位。

  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相关软件支撑技术和应用服务模式,推动软件技术与文化创意内容的融合,催生一批先进文化软件产品和公共技术平台。大力发展面向“三网融合”、数字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和公共技术平台。重点研发3D场景建模技术、图形引擎技术、三维动作捕捉与识别技术等数字内容生成和内容数字化技术;研发网络内容自动分类技术、个性化检索技术、数字内容与监管技术,促进数字内容管理与;研发面向移动设备的数字信息压缩、摘要、格式转换与技术;开发基于超级计算和云计算的3D内容自动生成软件、跨平台3D游戏引擎、智能终端3D交互式图形系统、数字电视内容生成软件与中间件。

  加强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技术开发,提高动漫游戏原创能力、开发能力和制作水平,打造受众喜爱各具特色的动漫形象和品牌,形成集创作、研发、生产、销售、衍生品开发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动漫游戏产业集群,提高游戏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开拓网络休闲游戏、手机游戏和家庭视频游戏市场,抢占娱乐游戏产业高地。

  重点发展以“三网融合”为基础和运作平台的数字化传媒产业和文化内容服务,建立跨、跨行业的传媒产业链。促进传统和新兴的融合发展,加强本市传媒机构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加快发展手机报、手机网站、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多电视、数字高清电视、IPTV、电子报、电子,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建设一批新优质品牌。继续推动报网台互动,延伸与拓展传统传媒出版业的产业链。加大对重点网站的扶持力度,稳步推进重点网站以互建链接、内容供应、技术合作,促进主流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影响力。支持基层网站向街道和社区发展。加强网络立法及管理,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扶持发展优秀商业门户网站。

  重点发展教育类电子出版物、数字图书、互联网音像出版物、纸质有声读物、手机出版物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出版新业态。推进平面、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促进出版产业向多、网络化发展,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办好全民阅读网,为市民提供全新的网络阅读体验空间,全方位满足市民阅读文化生活需求;形成数字图书、手机出版、电子出版、有声阅读等特色产业集聚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大力发展潮剧、潮州音乐、影视剧、原创音乐、数字电视、高雅文艺演出、教育培训等。大力实施“潮剧精品工程”,加强对文艺作品生产的引导,提升影视内容生产制作水平,催生一批地方特色深厚、体现时代、富有艺术内涵、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打造揭阳特色影视演艺品牌。推动数字技术在影视、演艺、音乐产业的充分应用,满足多种、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实现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大力支持揭阳潮剧与传承中心整合演艺资源,做强做大揭阳潮剧、潮乐特色文化产业。鼓励娱乐企业连锁经营,促进娱乐场所健康发展,扶持高雅文艺演出,大力支持开展群众性演出活动。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演艺文化服务平台。

  重点发展与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场馆、文化活动、文化遗产等深度结合的旅游产业。支持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水平和旅游服务的人文特质,独具魅力的揭阳文化体验之旅。依托揭西京明温泉度假村、大北山森林公园、大南山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金贤潮汕国际文化新城、珠影影视新城、阳美玉雕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和揭阳学宫、三山祖庙、德安里古民居群等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揭阳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不断发掘本地人文历史、潮汕文化和特色古建筑、古村落的潜在价值,开发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的旅游功能,形成文化旅游业的新亮点。

  重点发展利用优秀文化遗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按照“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历史文物与传统技艺的和传承工作,依托揭阳学宫、丁日昌纪念馆、揭阳关帝庙(古榕武庙)、揭阳潮剧、揭阳青狮、普宁英歌舞等优秀文化遗产,挖掘有产业和市场潜力的文物资源和传统技艺开发文化产品,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发掘、展示传统技艺,再现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努力提高我市文化遗产的和利用水平。

  重点发展数字印刷、绿色印刷、立体印刷、快速印刷和复制等相关产业。以高新技术手段推动传统印刷业升级,加快发展无版印刷、彩色桌面排版、数字化印刷、多色印刷设备、高档印刷材料等高端印刷产业,逐步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和器材高质系列化。发挥印刷复制企业的带动作用,拓展创意策划、出版传媒、艺术收藏、装帧设计等创意性服务,形成印刷复制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推动印刷复制产业从单纯加工服务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发展木雕、石雕、玉器、书画等行业。依托阳美玉雕、揭阳木雕在行业领先的优势,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业。采用现代前沿科技、设计、工艺、材料,结合时尚消费趋势,提升玉器工业的技术含量,打造阳美玉器业自主品牌。提升工艺产业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打造高档工艺研发。依托书协、画协,积极推动原创国画、油画和书法发展,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品牌。

  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组织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评价各区(市、区)(管委会)、市直各相关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拓展投资机会,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和市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互动发展,形成多元投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和发展格局。引导文化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在宣传推广、行业自律、市场规范、信息交流、咨询评估、市场调查、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扶持经纪、代理、咨询、策划等文化中介组织,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法律、财务、信息、交流等服务。完善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营造化、国际化的营商立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

  认真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法规和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符合我市文化产业规律的政策措施,完善技术研发、人才激励、投融资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和服务,建立文化创意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制度,对创意应用、知识产权评估、抵押融资和贸易等进行扶持。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核算制度和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计监测与考核,注重产业发展资料的收集整理,定期发布文化产业统计报告和数据,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服务。

  逐步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引导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空间。落实国家、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有关政策,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投资者,构建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与市场对接、文化与资本融合。

  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积极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汇集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和人文。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设相关创意设计专业,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评价体系、资质认证和激励机制,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库,制定实施文化人才推广计划,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和一批熟悉文化贸易规则、善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将文化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城市空间专项规划,根据产业布局要求,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新一轮总规的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好规划的协调、指导工作。在积极推动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优先保障文化产业用地,优先安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文化企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鼓励文化企业积极参与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建设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音乐创作、创意研发等高端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更新。对新建或通过城市更新建设的文化产业项目,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文化产业建设用地开发的监督管理,项目建设按合同实施。

  各县(市、区)应参照本规划制定各自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体系。鼓励各地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