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仓禀实天下定 真正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1-23 14:57: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储备为核心的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固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固然有证明其费而不惠、浪费极大,但我们是否可以因此认为粮食不一定要储藏于国家粮库,以为国家粮库未必具有不可复制的市场调节功能,民间储粮主体必然比国营粮库更加有效率?

  我们是否因此必须要改藏粮于国为藏粮于民,要将现有国家粮库全部改制,并在现实国情尚无法公平补贴市场主体之时,干脆将相关投入全部用于粮食直补、完完全全交给耕种者,其它则统统交给市场主体去做,而国家根本没必要定点储备大量粮食,更不会因此出现严重的粮食供应危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也意味着中央和地方都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重要,重视粮食安全,支农惠农的政策不能改变,力度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同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还意味着国家实施的粮食储备机制,必须粮食安全,必须有真正的足够的粮食储备。惟其如此,国家的安全才能。

  纵览天下,当国际上大米价格创30年新高,全球库存居1976年以来新低,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时刻,中国现在的粮库是否切切实实地满仓真是个关系到国民安危的大问题,任何疏忽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月底至今,各部门所颁布的一系列措施表明了已深切意识到粮食生产及其背后通胀形势的严峻性:发改委再次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银监会要求压缩非农贷款,确保信贷支农;财政部和水利部紧急拨付6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费和30亿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可见,粮食安全的粮食价格上涨是比石油价格上涨更让不敢掉以轻心的事情。

  众所周知,传统的国家储备粮体系是为在非常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人民有饭吃而建立的一种调控粮食的手段。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吃饭问题更显得尤其重要。而从当前国际和国内大势来看,国家储备粮库的作用将体现得更为充分:平抑高企的粮价,让低收入者也有饭吃。

  当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尽管国家实行的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1990年以来建设的储备体系,在对稳定粮价、稳定社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各级调控粮食市场的主要手段和物质基础,并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近十五年来的运行情况看,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储备粮管理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现有的管理体制还难以适应粮食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储备粮宏观调控效率和作用的发挥。

  特别是体制上存在的矛盾尤为突出。从储备规模上看,现行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中央实行省长负责制,要求地方产区按三个月销量,销区按六个月销量确保储备规模到位。但现行储备规模中央大于地方,应急救灾要先地方储备,这样除非出现和世界性的粮荒或突发事件,否则中央储备粮无用武之地,形同虚设,造成极大的浪费。这就造成各级储备在收购或轮换抛售时,难以协调,加剧竞争,并可能造成对市场粮价的冲击。

  有权威人士认为,后,为解决全国粮食仓容紧缺问题,中央利用国债资金建设国家储备粮库,投入资金之多,建设规模之大,在中国粮库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地方粮库近几年随着各地周转库存的处理完毕,国家只保留了各级储备粮,因而大批粮库闲置。

  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的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最近表示,国家粮食局今年将继续健全和完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规范地方储备粮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作用;抓好现有粮库维修和功能提升,改善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加快建设与储备调节体系相适应的粮食市场体系和粮食物流体系。

  仓禀实,天下定。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为了这个无比重要的民生问题不出意外,我们期待健全和完善的国家粮食储备体制能够尽快给人民以更充分的信心。

  ·请遵守中华人民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常委会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