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制度已初步形成

※发布时间:2017-11-25 13:44: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人民网上海7月8日电(董志雯)昨日,2017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论坛在沪举行,来自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及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产业安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等议题展开讨论。

  论坛期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科院上海分院支持下,上海市商务委正式发布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报告和产业安全预警年报,连同日前市商务委、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联合印发的《中国(上海)贸易试验区贸易调整援助试点办法》,标志着本市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试点为基础的、对接国际通行贸易投资规则的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安全预警制度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制度已初步形成,对下一步本市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实现外贸回稳向好、由“大”向“强”提供参考依据和促进措施。

  论坛由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石良平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梅研究员、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国家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向欣分别致辞。

  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汤蕴懿介绍(上海社科院 供图)

  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汤蕴懿介绍“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研究。

  据了解,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报告的编制工作,以12个重点产业领域为基础,对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据悉,此次发布的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是在现有国际评价体系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和突破,更加突出竞争力的“国际”因素,以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通过具体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实现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以及其对科研、产业的辐射能力等来综合评估其生产力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全口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它由1个综合指标,12个行业二级指标和4项分类指标构成。

  1个综合指标即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指标;12个行业二级指标包括上海9个制造业行业和3个服务业行业指标,其中制造业的年产值超过了全市的77%,服务业的评估也是国内首创;4项指标从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影响出发,考察产业在外向型经济竞争中的水平,分别包括: “贸易竞争力”指标、 “产业竞争力”指标、“科技竞争力”指标、“核心产品竞争力”指标。

  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主要测算结果显示,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为118.91,较2014年上升4.1%。总体来看,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了较高运行水平,并在贸易、科技及核心产品竞争力方面保持了较大优势。

  报告显示,上海服务业和部分支柱产业国际竞争力表现突出。在12个样本产业中,有10个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在100以上,并在全国排名前十。航运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会展服务业等服务业领域,生物医药、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整体表现突出,分别构成样本产业的第一和第二梯队。航运服务、会展服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汽车产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6个产业在全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居位于前三位。贸易竞争力成为增长新动能,核心产品与科技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还显示,汽车产业增长最快,达到26%,信息服务业增速达到5%,电子信息制造、行业服务和会展业连续三年贸易竞争力在国内保持前三。大部分产业核心产品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会展业等核心产品竞争力指数均超过150。

  此外,论坛上首次发布产业国际竞争力地图,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能力及进一步突出。研究显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布局总体呈现“东强西弱”态势,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能力及进一步突出,上海、江苏、浙江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和信息产品制造业等的竞争力指数均超过100。同时,制造业产业带向西延伸趋势进一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西部地区发展迅猛,西部走廊逐步形成。

  为了国内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合理权益,有效防范贸易风险,降低贸易波动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保障产业的稳定发展,上海市商务委启动了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日常产业安全季报的基础上形成了2016年产业安全预警年报。

  论坛上,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发表题为“新经济商务模式的结构与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研究员发表题为“国际竞争力与上海未来发展”。

  论坛还举行2017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圆桌论坛,该论坛由人民网上海频道总经理金煜纯主持,有关知名企业家围绕《“一带一”中上海企业的新作为》为主题展开研讨。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