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2020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教材预习:宏观经济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9-11-19 2:32:2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名义P和实际P。名义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P。实际P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2010年价格)来计算。实际P被广泛用来监测一国的增长情况。

  (2)三种P统计核算方法。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2)从收入方面统计P(收入法):统计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加上折旧和间接税收入。

  【注】工资——劳动的收入;地租——土地的收入;利息——资本的收入;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收入。

  3)从支出方面统计P(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注】消费——居民的支出;投资——厂商的支出;购买——的支出;净出口——国外的支出。姐妹互换一家亲

  (3)潜在P。潜在P(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值)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它由可获得的投入

  (资本、劳动、土地等)及技术效率决定。它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潜在P多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因为劳动和资本等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相反,实际P会由于消费模式、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制度、政策等变化出现较大的变动。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注】P是按国境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I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国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因此,有公式:

  就业情况的变动和实际产出变动趋向一致:当实际产出上升时,对劳工的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实际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1)按失业的原因分类。根据劳动市场上失业的原因,失业归纳为三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迁移、各种工作岗位变动而产生的失业(职位变换产生的事业)。这种失业,即使经济处在充分就业水平时也会存在。

  3)周期性失业。是指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需求不足失业产生的事业)。

  区分失业类型有助于人们对劳动市场做出诊断。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而周期性失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

  (2)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当总物价水平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时,被称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则是指总物价水平变化的程度。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

  【2016】当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总支出继续扩大,将会由于经济资源已经被充分使用,最终引发(C)。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012】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属于(A)通货膨胀。

  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消费价格指数(CPI)度量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及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

  P平减指数是名义P和实际P的比率,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可以解释P的所有组成部分(消费、投资、购买、净出口)的价格水平。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水平的交替增长和下降,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1)周期性波动是用实际P与(潜在P的)长期增长趋势的程度来衡量的。在衰退时期,实际P低于潜在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P会在短期内高于 潜在P。

  (2)衰退。当实际产出连续1-2年下降,而实际P与潜在P之间的缺口并不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衰退;

  (3)萧条。当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P与潜在P之间的缺口巨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萧条。

  (1)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时,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之和。

  (2)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加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为零。

  (2)当经济接近或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由于各种经济资源供给陆续出现瓶颈,价格水平上涨的节奏会加快。

  (3)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接近或达到最大产出能力时,经济难于或无法供给更多的资源,需求的扩张只会带来价格的急剧跳升,而无法带来产出的增加。

  经济周期性波动来自于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动冲击,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的。当消费者、企业及①改变总支出水平时,波动就会发生。此外,②重大发明发生的无规律性、③自然灾害与战争等随机事件发生,以及④货币政策失误等也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

  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时,说明经济在发展;PMI略大于50,说明经济在缓慢前进;越大于50说明经济发展越强势。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PMI略小于50说明经济在慢慢衰退;向下偏离50幅度越大说明经济衰退越快。PMI指数与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P几个月。PMI已成为监测经济运行的及时、可靠的先行指标。

  总需求(AD)是指经济中的所有实体(消费者、企业、和外国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

  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总产出数量。总需求数量和社会整体物价水平之间呈现反向相关的关系,即社会整体物价水平越高,总需求数量越小;社会整体物价水平越低,总需求数量越大。

  总需求(AD)由四个部分组成: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需求(G)以及净出口(X)。

  2)资产价值:股票价格或住宅价格的上升增加家庭财富,从而增加消费数量;还会导致较低的资本成本,使企业投资增加。

  4)其他:事件、贸易协定以及冷战结束提高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并增加了投资和对耐用消费品的开支。

  总供给(AS)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的企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社会的总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

  (1)潜在产出是总供给的基本决定因素。潜在产出的变动受投入品增长和技术水平及效率变动的影响。

  2)进口品价格:国外价格的降低或汇率的下降会引起进口品价格的下降,这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